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世界简讯:江西展出罕见涉案青铜编钟 年代比曾侯乙编钟还早(图)

   时间:2022-12-29 16:11:22

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重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更是精美绝伦的国宝级文物,尽显泱泱华夏之风韵。

近日,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赣地宝藏2022——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中,一组罕见的青铜编钟首次向公众展出。记者了解到,这组青铜编钟年代约在西周晚期,“岁数”甚至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2020年在湖北省阳新县被人挖出。其缘何“流落”到了江西?记者采访了公安、文保部门,了解这组西周编钟展出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

胡若邻、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文

展出的西周青铜编钟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祺摄

编钟上的花纹精美 胡若邻摄

历史悠久

出自西周晚期 比曾侯乙编钟还早数百年

“赣地宝藏2022——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系江西省文旅厅、江西省公安厅联合主办。今年11月开展以来,这组青铜编钟就引发了无数游客的好奇。

展出的青铜编钟一组9件,保存基本完好,外形上窄下宽,大小排列有序,第九件小编钟被“套娃”进一件大编钟,目前还未取出。有的钟面还带着些许泥土,饰有精美的夔龙纹,形式古朴,技艺精湛。

编钟身上大面积分布着规律的凸起青铜柱,它们形式小巧,一组三个,钟面两侧都对齐分布着6组,非常规整。参展单位九江市共青城博物馆的左馆长告诉记者,编钟身上的这些整齐分布的“青春痘”大有学问。“它叫钟枚,能够把不和谐的频率抑制住,只留悦耳的乐音,还能增加阻尼,减少延音时间。”

左馆长透露称,根据碳14年代检测方法分析,这组编钟的年代距今约2700年,属西周晚期。这也意味着,其比闻名遐迩的曾侯乙编钟的年代还要早上数百年。

走近观察这些西周编钟,人们仿佛能听到一种穿越了数千年、直击人心的金石之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宏大与厚重的历史。

颠沛流离

险些被倒卖 江西警方及时出手拦截

记者了解到,这组编钟能够成功展出,背后历经曲折。出土重见天日后,它并没有第一时间受到精心呵护,而是辗转颠沛,险些被非法倒卖。

村民挖得文物,见财起意欲以350万元倒卖

这要从湖北黄石市阳新县人陈某旺说起。据江西省公安厅、九江市公安局信息,2020年10月,陈某旺在阳新县自家承包的山地中偶然拾得一件青铜器,带回家后查询得知该青铜器系古代青铜编甬钟,具有很高的价值,且一般成批出现。陈某旺意识到,山地里极可能有其它编甬钟。陈某旺非但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反而动起了歪脑筋。次日上午,他带着锄头到拾捡编甬钟的承包地里挖掘,先后共挖出八件编钟,其中三件编钟挖掘时受损。

同村村民陈某清得知此事后,找到陈某旺,表示可以帮其将青铜编甬钟倒卖牟利。经过层层委托,陈某清寻找到了买家,买家意图以350万元的价格购买。

警方不舍追踪,一举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

阳新县与江西省九江市接壤。2021年5月初,江西省公安厅利用大数据研判发现,“有人意图以350万元的价格出售一套青铜编钟”。

吴玮是共青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办理此案的民警。谈及破获青铜编钟案的过程,他告诉记者,2021年5月,共青城市公安局接到线索——有人拟在九江市永修县附近进行文物交易。不过,彼时线索中并未表明交易具体位置,也没有文物的详细信息。

接到这一线索后,共青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20人专班,开始侦查布控:通过大数据摸排,追踪车辆信息,同时根据嫌疑人行程排查所有接触者……就这样,公安部门逐步明晰了买方、卖方及中介的身份信息,也最终确定了有9人参与倒卖。

2021年5月18日,陈某旺等人到达了九江永修县的芙蓉宾馆,居住期间并未进行交易。“第二天,他们临时转变了交易地点,并前往九江市武宁县。随后,我们立即对新的交易地点进行布控。”吴玮告诉记者。

在武宁县,警方获悉,交易地点变更为武宁县泉口镇的一个加油站。5月19日19时许,买卖双方嫌疑人到达加油站进行交易,警方立即采取行动,一举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一整套青铜编甬钟。

这正是共青城市“5·17”特大倒卖青铜编钟案的始末,其也是江西省近十年来破获的特大倒卖文物案件之一。

吴玮透露,在侦查过程中警方了解到此次交易物品是青铜编甬钟,因此公安部门的技术人员准备了大纸箱与大量碎纸屑,制作了几个简易的保护箱。现场缴获后,立即使用自制的保护箱,尽可能对青铜编甬钟进行保护。

意义重大

引发全国首例可移动文物保护民事诉讼案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2月,陈某旺因倒卖文物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陈某旺的获罪并不是终点。2022年3月,九江市检察院对西周编钟被倒卖一事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检察机关认为,陈某旺发现文物时,没有依法向有关单位报告,而是私自挖掘并非法倒卖,导致国家文物出现破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期间,九江市检察院委托专家对文物损坏形成时间及所需修复费用进行评估,经鉴定,文物修复费用约10万元。随后,该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2022年8月30日,该案在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陈某旺承担文物修复费用及专家评估费共10.4万元,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全国首例可移动文物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引发国内法律界的密切关注。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该案的两点突破性意义——“第一个是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到可移动文物的公益诉讼的突破,第二个是从行政公益诉讼到民事公益诉讼的突破。”

未来可期

展出结束后将继续探究其中奥秘

据介绍,西周编钟整体被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目前收藏于九江共青城市博物馆,此次被送往江西省博物馆参加“赣地宝藏2022”文物展。

实际上,记者现场发现,这组编钟目前仍是“未清理完”的状态,钟身不少区域还覆盖着泥土,被“套娃”的小编钟目前也无法取出。

“展览结束后,我们将再次对编钟进行清洗,然后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共青城市博物馆左馆长告诉记者,具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钟面上的纹样,还将探秘编钟内部的构造。“因为泥土的缘故,目前无法确定(编钟)是否存在铭文,下一步的研究将会弄清楚这些,继续探究编钟里的历史文化。”他表示。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数千年来,编钟作为国家礼乐重器,其激昂顿挫的乐声奏响的不仅是华夏文明辉煌灿烂的乐章,更筑牢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谱写出一曲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我们衷心期望,这组西周编钟能被顺利修复、研究,在当代中国重启时代之音。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